特殊儿童家庭
早期干预指南
0-6岁是
儿童大脑、智力、社会适应能力
发展最迅速的时期
在此时期对智力残疾儿童
进行科学、有效的干预
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补充缺陷
改善功能以及发挥潜能
......
为了进一步普及智力残疾相关知识
帮助特殊儿童家庭更好地
了解科学的引导方式和应对策略
小编特意从
《家庭早期干预指南系列丛书——智力残疾儿童》中
梳理了一大波核心干货知识
展开剩余76%供大家收藏分享!
怎样发现孩子早期的智力问题?
作为家长,我们可以观察孩子的外貌、动作、语言、思维、情绪、学习、人际关系和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的情况。
观察的具体内容涉及外观与运动、语言、认知和生活能力,包括:是否存在明显的体格发育不足、特殊面容;抬头、翻身、坐、爬、站立、走路等动作发展是否缓慢;手的动作是否笨拙、协调能力差;是否相应年龄段不会说话、词汇贫乏、不会数数,不能与同龄儿童一起玩,不会自己上厕所、穿衣、吃饭,等等。
如果孩子在以上这些方面存在落后现象,家长应该注意。
此外,家长可利用《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筛查表》为孩子自测有无发育问题,根据年龄查看就可以哦!
智力残疾儿童有什么典型发育特点?
智力残疾儿童生理方面的发育在幼儿期有的与健全儿童差异不大,但智力残疾程度越重,差距会越大。其发育特点与程度和年龄有关,不同年龄有不同的特点。
01
新生儿期(0-1个月)
·仅重度和有某些遗传性疾病的儿童能够通过外貌差异被发现。
·以下行为须引起注意:尖叫、僵直、嗜睡、吐奶、吸吮与吞咽有困难、无进食要求等。
02
婴幼儿期(1个月-3岁)
·重度智力残疾儿童身高、体重、头围等体格发育会落后于健全儿童。
·心理行为的发展不平衡,发育有早有晚,差异较大。
·最突出的表现是运动、语言及认知能力的落后。
03
学龄前期(3-6岁)
此时,大部分智力残疾儿童已经表现出发育迟缓:
·大运动能力低下,走、跑、跳、投、扔、骑车等动作笨拙;手指精细运动能力差,写字、描画等动作笨拙。
·认知能力低下。例如在生活中注意力、记忆力、思维能力、问题解决能力较同龄儿童低下。
·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发育迟缓,说话晚。
·社会适应能力差。不认生,喜欢亲近别人,特别是先天性愚型儿童;交往能力差,不能适应集体活动;以自我为中心,自控能力差,判断他人的意图、立场的能力低下;与人交往时缺乏耐性。
· 生活自理能力弱。依赖性强,例如进食、着衣、大小便、睡眠、个人卫生处理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落后。
发布于:北京市